发布时间:2025-09-23 文章来源:爱问银屑病科普网
“叮咚——”随着生物制剂药液缓缓注入皮下,小李清晰地感受到,困扰他多年的“牛皮癣”似乎在悄然退却。曾经,大面积的红色斑块和银白色鳞屑让他几乎不敢抬头,瘙痒难耐更是夜不能寐。生物制剂的出现,仿佛一束光,照亮了他沉寂的生活。皮损逐渐消退,那种重获新生的喜悦,是旁人难以体会的。他从一个几乎被疾病“锁”在家里的人,重新走向了社交。好景不长,几个月甚至几年后,小李发现那些顽固的斑块又开始蠢蠢欲动,生物制剂的效果似乎大不如前,甚至有些“皮”了,不怎么听使唤了。这种从希望到再次面对挑战的落差,便是我们今天要深入讨论的——银屑病生物制剂抗药性。
银屑病,这个在医学上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慢性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白疕。它虽然不传染,却有遗传性,父母一方患病子女约有10%-20%的遗传几率,若双方患病,概率更是多达50%。全球约有1.25亿患者,国内就有约700万人,这意味着每200人中就有一位像小李一样,与它相伴。约60%-80%的发病需要环境触发,如感染、精神紧张、创伤、抽烟、酗酒等。该病可在各个年龄段发生,无显然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覆盖白色薄膜、红点状出血、瘙痒,且易反反复作。病变多为局限或广泛分布的鳞屑性红斑或斑块,伴随皮肤瘙痒、灼热或疼痛,冬季常加重。生物制剂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尤其适用于中重度银屑病患者,它能不错减缓皮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下面,我们先通过一个表格,简要了解一下银屑病和生物制剂的一些核心信息:
疾病概览与特点 | 生物制剂概览与治疗 |
---|---|
名称:银屑病(牛皮癣,白疕) 性质:多基因遗传性,不传染 症状:红斑、鳞屑、瘙痒、灼热,冬季加重 并发症:银屑病关节炎(PsA)、指甲病变 诊断:组织病理、伍德灯、免疫5项、影像 |
定义:生物工艺制备的免疫调节类药品 分类:TNF-α抑制剂、IL类抑制剂 给药:皮下注射或静脉输注,均为处方药 价格:2000-8000元/支(依品牌规格) 禁忌:孕妇禁用,哺乳期不建议,老人慎用 |
许多患者在初次使用生物制剂时,都会经历一个“黄金期”。比如TNF-α抑制剂类,像阿达木单抗(修美乐),它们通过阻断肿瘤坏死因子来减缓炎症反应,对于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和关节病型银屑病效果不错。更新一代的IL类抑制剂,如IL-17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可善挺)、艾克司单抗(拓咨),以及IL-23抑制剂古塞奇尤单抗(特诺雅)、瑞莎珠单抗,更是将皮损尽量减缓率推向新高,24周P ASI评分减缓率可达到52.5%。这种效果,给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一部分患者会逐渐感觉到效果大不如前,皮损再次出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银屑病生物制剂抗药性。换句话说,身体似乎对药物产生了某种“免疫”,不再像一开始那样响应了。
往深了说,银屑病生物制剂抗药性并不是单一原因所致,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过程。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原发性没效果,即从未对某种生物制剂产生良好反应;二是继发性失应答,也就是像小李那样,一开始效果很好,后来却逐渐减退。在医学上,我们发现,一个主要机制是身体可能产生针对生物制剂的“抗药抗体”。这些抗体一旦形成,就会结合并中和掉生物制剂,使其失去原有的药效。这就像给药物披上了一层“铠甲”,药物就无法再顺利地执行它的任务了。银屑病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也可能是诱因之一。当一种细胞因子通路被阻断后,炎症反应可能会绕过这条路,通过其他尚未被药物干预的通路继续进行,导致疾病“卷土重来”。这,让医生和患者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每个月几千块的药费,医保能报销一部分,但自费的部分也不是小数目。要是药效没了,心里真的特窝火!”这是许多患者共同的心声。生物制剂高昂的价格,使得每一次的治疗的效果波动都牵动着患者的心弦。从满怀希望到沮丧失落,这种心理上的打击,对于本身就承受巨大压力的银屑病患者无疑是雪上加霜。他们不仅要面对皮损反复带来的身体不适和外观困扰,还要承受经济压力、社交障碍甚至歧视。在杭州,像小王这样的患者,原本靠着生物制剂能安心工作,现在却担心药效减弱会影响他的工作和生活。这种焦虑感和无力感,是银屑病生物制剂抗药性带给患者较直接的“痛点”。
面对银屑病生物制剂抗药性,临床医生并不是束手无策。我们会像“排兵布阵”一样,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治疗策略。医生会仔细评估,确认是出现了抗药性,还是疾病进展或存在其他并发症。例如,通过PASI评分等工具,量化皮损红斑、浸润、鳞屑及受累面积,了解病情是否真的恶化。如果确定是抗药性,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更换不同作用机制的生物制剂。之前使用的是TNF-α抑制剂,可以尝试换用IL-17或IL-23抑制剂。医生也可能会调整剂量,或者在某些情况下,考虑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如光疗或传统系统治疗,以期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记住,所有生物制剂都是处方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尽管抗药性是治疗道路上的“拦路虎”,但医学的进步从未止步。人员正夜以继日地探索新的靶点,研发更效率很高、更具特异性的生物制剂,以期克服现有的抗药性问题。对症下药的发展也为我们带来了希望。通过基因检测等手段,未来或许能够预测哪些患者更容易产生抗药性,从而在治疗初期就制定更个性化的方案,避免走弯路,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们相信,随着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理解的不断深入,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终有一天,银屑病生物制剂抗药性将不再是困扰患者的难题。
银屑病,这个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慢性皮肤疾病,尽管目前尚无法尽量治愈,但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生物制剂的问世,患者的生活质量已得到不错提升。银屑病生物制剂抗药性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它挑战着治疗的持续有效性,也考验着患者的耐心和医生的智慧,却也促使我们去探索更深层次的机制和更优化的治疗方案。
这里有三个患者关心的问题:
1. 问:所有用生物制剂的银屑病患者都会出现抗药性吗?
答: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这是个体化的反应,与患者体质、基因、用药种类、剂量及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
2. 问:出现了抗药性还能继续治疗吗?
答:当然可以。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比如更换药物、调整剂量或联合其他疗法。
3. 问:如何早期发现抗药性?
答:患者应定期复诊,如实向医生反馈皮损变化、瘙痒程度等情况。医生会通过专业评估如PASI评分来监测治疗的效果。
对于正在与银屑病抗争的病友们,我想提供以下两点建议:
调整心态: 疾病的反复可能带来情绪上的低谷,但请记住,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寻访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加入病友互助团体,与同样经历的人分享经验,互相鼓励,这对于您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例如,在上海,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会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帮助您更好地管理情绪。
皮肤保养注意点: 无论何时,保持皮肤的湿润都非常重要。选择无刺激性的温和润肤剂,坚持每日涂抹,可以有效缓解瘙痒和干燥。避免抓挠,因为抓挠可能导致“同形反应”,加重皮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感染,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这些都能帮助您更好地控制病情。
“我曾经以为这辈子就烂在‘牛皮癣’里了,现在效果虽然不如当初,但至少还有希望。医生说,我们一起努力,总会找到合适的办法。”听着病友小王的这番话,我感受到了他们与疾病抗争的坚韧和乐观。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的挑战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一次挑战都意味着新的可能性。我们相信,只要医患携手,不轻言放弃,就能更好地管理疾病,拥抱更美好的生活。
银屑病百科2025-09-23
银屑病百科2025-09-23
银屑病百科2025-09-23
银屑病百科2025-09-23
银屑病百科2025-09-23
银屑病百科2025-09-23
银屑病百科2025-09-23
银屑病百科2025-09-23
银屑病百科2025-09-23
银屑病百科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