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3-18 文章来源:爱问银屑病科普网
作为一名皮肤病医生,经常有患者咨询可善挺(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关于它的不良反应。可善挺作为治疗银屑病的一种生物制剂,虽然治疗的效果不错,但任何药物都存在潜在的不良反应。下面我将围绕可善挺的不良反应、药物特性以及注意事项,为大家进行详细的科普,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尽量地了解这款药物。
要点 | 说明 |
常见不良反应 | 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 |
注意事项 | 活动性结核禁用,严重感染需停药,避免与活疫苗同时使用 |
可善挺,通用名为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它是一种非激素类的生物制剂,属于处方药。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选择性地抑制白介素-17A(IL-17A),IL-17A是参与银屑病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子。该药物主要剂型是注射液,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常见规格为1支150mg。在价格方面,不同地区和医院可能有所差异,一般为千元级别,具体价格需要咨询当地医院。
适应症方面,可善挺适用于治疗符合系统治疗或光疗指征的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成年患者。用法用量通常是建议剂量为每次300mg,在第0、1、2、3、4周进行皮下注射初始给药,随后维持该剂量每4周给药一次。若患者需要注射300mg剂量,则需要分两次进行皮下注射,每次150mg。注射时,应尽量避免在银屑病皮损部位进行注射。
了解可善挺的不良反应,可善挺生物制剂的潜在风险,有助于患者在用药期间更好地监测自身状况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可善挺作为免疫制剂,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1. 感染:这是较常见的不良反应。由于可善挺会影响免疫系统,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咽炎、扁桃体炎等。在使用可善挺期间,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如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
2. 中性粒细胞减少:部分患者在使用可善挺后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情况。中性粒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减少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医生会在用药期间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常规,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一问题。
除了了解不良反应,可善挺的不良反应,可善挺生物制剂的使用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禁忌症:对可善挺活性成分或任何一种辅料存在重度超敏反应的患者禁用。活动性结核患者也禁用。
2. 特殊人群用药:妊娠期间只有潜在获益胜过对胎儿潜在风险时才应使用可善挺。哺乳期妇女应慎用。儿童和老年患者需咨询医生后方可使用。
3. 储存:可善挺需要在冷藏条件下(2-8℃)保存,不得冷冻,应将本品置于原包装中避光保存直至使用。使用前请勿摇晃,以免产生泡沫。
在使用可善挺期间,若出现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可善挺的不良反应,可善挺生物制剂在特定情况下的影响应该被充分评估:
1. 感染:如患者出现严重感染,应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并停用可善挺,直至感染消退。
2. 结核病: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不应给予可善挺治疗。对于潜伏性结核感染者,在使用可善挺前应进行充分的抗结核治疗。
3. 克罗恩病:患有活动性克罗恩病的患者应慎用可善挺,因为它可能会加重克罗恩病的症状。
4. 疫苗:活疫苗不得与可善挺同时使用。
银屑病不仅仅是一种皮肤病,它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许多患者因为皮肤的病变而感到自卑、焦虑,甚至出现抑郁情绪。在治疗银屑病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银屑病患者在就业、情感等方面也可能遇到一些挑战。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生活,寻求社会支持,对于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以下给出两点实际生活场景的建议:
1. 就业:一些患者因为皮肤问题在工作中受到歧视。建议患者勇敢地与老板沟通,争取合理的待遇。可以尝试一些对皮肤刺激较小的工作,例如文职类工作。
2. 情感:银屑病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自信心,从而影响恋爱和婚姻。建议患者积极地与伴侣沟通,让对方了解自己的病情,共同面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我曾经遇到一位年轻的银屑病患者,他因为皮肤问题一直很自卑,不敢与人交往。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心理疏导,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这个案例告诉我,只要我们积极面对,就一定能够战胜疾病,拥有美好的生活。
健康小贴士,可善挺的不良反应,可善挺生物制剂既是药物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也是患者需要尽量了解的关键信息。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大家能够对可善挺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使用可善挺期间,如果出现任何不适,请及时与医生沟通。
对于可善挺的不良反应, 可善挺生物制剂,我们再来简单温馨提示下几个常见问题:
1. 可善挺会引起脱发吗?脱发并不是可善挺常见的不良反应,但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如果出现显然脱发,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2. 可善挺会影响生育吗?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可善挺会影响生育,但备孕或哺乳期妇女应咨询医生后决定是否使用。
3. 长期使用可善挺会产生其他问题吗?长期使用其他生物制剂可能会产生其他问题,关于可善挺长期使用的耐药性问题还在研究中,建议定期复诊,由医生评估治疗的效果。
药物2025-04-22
药物2025-04-22
药物2025-04-22
药物2025-04-22
药物2025-04-22
药物2025-04-22
药物2025-04-22
药物2025-04-22
药物2025-04-22
药物2025-04-22